“一棵,两棵,三棵……”我轻轻地数着路旁的梧桐,沿着路径,又来到了小巷——我“回到家”喽。
我是特意走进小巷的,因为旧城改造,不久它就要被拆除。小巷对于我来说,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。虽然它将要销声匿迹,但毕竟,我曾经属于这里。
傍晚时分的小巷特别静。这儿的人都很爱家,一到黄昏,就各自待在小小的窝里,与家人一起享受温馨的时光。
所以,我有足够的时间不受打扰,慢慢地寻找回忆。
记忆中,小巷的人都很热情、朴实。各家各户在清晨开门时遇到人,都会亲切地点点头,并互道一声“早哇”。这一声声“早哇”,包含着多少关切,多少温情,多少热忱,那是能暖人一生的。
小巷的人喜欢串门,所以家家都是不闭门户的。无论你在何时造访哪一家,那里都如自家一般,永远为你敞开大门。
如果恰逢吃饭时间,屋主是无论如何不肯放你回家的。女主人添碗加筷,男主人盛饭夹菜,连小主人都会跳着要你抱抱他或是摸摸他那光滑的小脸蛋。这时候,你也不会离开。因为,小巷人家的热情已让你未饮先醉。即使未用餐,你心中也已盛满了感动。
而席间若是左邻右舍听说来了贵客,则会立刻聚到一处,这家加碗鸡,那家送盘鱼,把一顿温馨的家宴变成热闹的联欢宴,很是开心。
就在这样的温情中,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。小巷人家的热情淳朴,早已浸透了我的血液,无论走到哪里,我都是小巷人。
小巷的人美,景也美。且不说那花坛中百花争艳,也不谈那路两旁众绿闹春,单小巷人家窗台上的花花草草,就已令人赞叹不已了。像什么四季海棠、紫罗兰、君子兰、杜鹃、二月兰、月季……数不胜数哇!
我再次细细打量四周,悄悄与记忆中的小巷做对比,是的,小巷还与以前一样,没有变。
忽然,我眼前一亮,不远处的前方,几棵枣树闲适地立着。因为没到季节,树上还没挂果。
我跑上前去,亲切地抚摸着它们,像贴着祖母粗糙的手一样,把脸贴着树干。“我回来了。”我喃喃地对着树说。
几只小小的麻雀跳跃着,似在分享我与树的欢乐,是呀,我怎能不开心呢?童年的我就是在这些枣树下,与小伙伴们一起过家家,捉迷藏,踢花毽…·
仿佛过电影般,童年的往事又回到了眼前。
“当……当……”不知谁家的钟声敲了下,该告别这个“家”了。
我依旧数着两旁的梧桐,走在夕阳下,身后,小巷之“家”在默默守望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