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时候听老师说:“读书是最合算的事,不用本钱,便有收益。“这个比喻至今记忆犹新,但在数十年读书生涯中,也渐渐感到老师这话未必尽然、读书其实是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去与书中的内容建立联系,从而加以理解、吸取的过程。这情况倒有点像“将本求利”,而并非“不用本钱”。
比如最近偶然检阅王国维的《人间词话》,看到其中一条说:“太白纯以气象胜。'西风残照,汉家陵阙’寥寥八字,遂关千古登临之口。”这种感受当然深刻。但仔细想想,一个读者要得到这样的感受,他自己还是要有一些“本钱”的。
例如他必能看到“西风”二字的精确,不能换为“东风”、“南风”或“北风”。因为“东风”、“南风”给人以阳和之感,不能与“残照”相配;“北风”则嫌其凄厉,不如“西风”的萧飒更利于全景统一。
这种感受来自生活体验、文化素养乃至较为细致的语感,这些便是读者的“本钱”。读者将“本钱”投入了阅读过程(一般是无意的,但实际上必有投入),这才有较好的“收益”(美的享受)。
再如“汉家陵阙”四字,假如换为“秦家陵阙”或“隋家陵阙”,原词的“气象”就不免减色;而对“气象”的感受,还可能要更多的“本钱”,即对秦、汉、隋三朝的历史面貌和文化特色有较多的印象积累,能形成某种“完形感”,才会觉出此处只有用“汉家陵阙”最好。
此外,读者还须读过一些登临怀古之作,并有意无意地在心里与李白此词相比,才能理解王国维何以把这二句视为登临的绝唱。
评论